广州百花楼平台官网入口,全国qm交流论坛网站,上海喝茶海选工作室,北京龙凤桑拿spa论坛

  中国文明网主站 | 您好,欢迎来到贵港文明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文明聚焦 > 正文

一家三代人的公益之路

时间:2025-06-24 11:09  来源:贵港日报
    2018年1月27日,何丹丹(左二)和家婆(右一)、丈夫(右二)一起参加义工活动,对港南区桥圩镇80位高龄老人进行春节慰问。
    2024年1月19日,何丹丹给抗战老兵遗孀送去春节的慰问与关怀。
    2021年9月15日,何丹丹到覃塘区东龙镇看望地贫儿童。
    ?2021年9月12日,何丹丹带自己的孩子到港北区中里乡看望困境地贫儿童。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全媒体记者 黄自福

  5月28日,何丹丹的丈夫余可参加港南区桥圩镇科技园小学“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次日,何丹丹参加桥圩镇中心学校“春蕾助学”活动;第三天下午,她还抽空探望帮扶了3年的小罗,给她送去新书《简·爱》、运动服、篮球等物资,让小姑娘安心备考中考。

  今年38岁的何丹丹是贵港市霖达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市女能人协会会长、市荷城义工协会理事、港南区爱助义工协会常务副会长。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关爱孤寡老人等公益事业对何丹丹一家人来说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背后则是一个企业公益之路的义无反顾。

  一个女孩的渴望

  说起何丹丹的公益之路,得从她还是一个小女孩时说起。

  一年夏天,何丹丹爸爸骑着一辆28寸的自行车,送5岁的何丹丹上幼儿园。路上,看到很多人在街边津津有味地吃着冰棒,何丹丹忍不住也想吃。可是,家里太困难了,爸爸身上连冰棍钱也掏不出。

  20世纪80年代,何丹丹的父亲从乡下来到城里创业,加上抚养2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望着女儿那双渴望的眼睛,爸爸毫不犹豫地脱下身上的背心,想给女儿换回一根冰棒。可是,背心太破旧了,没人愿意要。

  就在这对父女不知所措时,一个大姐姐买了一根冰棒,递给了何丹丹。

  “触动太大了,世间竟然有这样的人!”何丹丹回忆起这件事时说,“感觉这位大姐姐身上会发光,并暗暗发誓,长大后自己也要像这位大姐姐一样帮助别人。”

  10多年后,这个小女孩逐渐长大成人——她也终于可以像那位大姐姐一样帮助别人了。

  2006年11月,广西荷城义站(后改名为贵港市荷城义工协会)成立。“不久后,一个网名叫‘棉花糖’的小姑娘时不时支持义站一些资金,还参与做义工,非常活跃。”市荷城义工协会会长韦雪明回忆。

  这个网名叫“棉花糖”的姑娘就是何丹丹。那时,何丹丹还是一名大学生,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摆摊赚些生活费,手头有了些可以支配的资金,就开始资助一些贫困学生。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一次,荷城义工到港北区中里乡看望资助一名困难学生。临走时,孩子的妈妈突然跑过来说,她女儿准备要上初中,但是家里没有多的被子,问义工能不能帮找两张旧被子。何丹丹了解情况后,立刻从桥圩把两床羽绒被送上来。

  “之后,每逢荷城义工协会给抗战老兵、孤寡老人、困难学生做活动,捐赠的羽绒被、羽绒服等,都是何丹丹赞助的。”韦雪明说。何丹丹除了固定资助一些经济困难学生外,每年还会捐助一些钱给荷城义工协会,一般数千到上万元不等,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015年,广东省10多位抗战老兵到桂平市蒙圩镇祭拜当年牺牲在这里的战友,桂平义工负责接待。桂平义工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就想组织一些活动,如让这些老兵与桂平健在的老兵见个面、吃个饭,给广东老兵送一些本地特产之类,但因资金短缺,一筹莫展。

  出差在外的韦雪明收到求助信息时,广东老兵已经到达桂平市了,她试着给何丹丹打了个电话。“可以啊!”何丹丹爽快地说,“你给我一个账号,我马上转过去,如果不够,你再跟我说。”

  “1000多元钱救了我们的急,我当时非常感动。”韦雪明说,因为在2015年前,很多人不太理解该协会做“关爱抗战老兵”项目。但何丹丹说:“我相信你们要去做的事情肯定是有意义的,反正不够钱就跟我讲,我来兜底。”

  去年,市荷城义工协会启动“小蜗牛公益阅读”项目——该项目需要花很长时间,先把义工培养起来,然后再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蛮多人不能理解,但何丹丹就没有什么问题。”韦雪明说,“她除了捐1000块钱外,还捐了蛮多书。还特别交代,如果钱不够,她就补足。”

  多年来,何丹丹资助困难学生30多人。她说:“资助困难学生,从不求回报,只是希望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拉他一把。”

  一家三代人的公益之路

  2010年,何丹丹与余可结婚。她没想到,走进的这个家庭也是一个热心公益人家。

  丈夫余可的外公张少鸿是港南区桥圩镇利丰羽绒创始人,带领的利丰羽绒成为桥圩镇首家外贸出口创汇的工业企业,凭借上乘的产品质量,打开了日本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羽绒市场,成为当时日本最大的羽绒经营企业河田羽毛株式会社指定供应商,桥圩羽绒美名远扬。

  张少鸿把企业做起来后不忘回馈社会。

  20世纪90年代,位于港南区桥圩镇的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门前的白杨路是一条泥巴小路,坑洼不平。张少鸿与政府部门协商,由他的公司出资修建新道路。张少鸿先后投资800多万元用于修建道路及开发道路两旁的商业街,建成一条长2000多米、宽50米的水泥大路,极大方便当地群众生活。如今这条道路两旁楼房林立,商贸繁华,成为桥圩镇重要商业街道之一。

  此后,张少鸿更加不吝行善。1994年,他以公司名义向政府捐款20万元,用于开发羽绒城;1998年广西遭遇特大洪水,他的公司又捐赠20万元救灾……

  祖辈的示范对后辈影响甚大。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桥圩镇科技园小学要举办十大歌手比赛。校长想给孩子们准备一些小礼物,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何丹丹的家婆。没想到老人家二话没说,当场表示支持2000元,学校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慰问村里的老人,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资助乡村篮球比赛,建设乡村食堂……这是近年来何丹丹一家人一直坚持做的公益。

  “我之所以能坚持做公益,跟家里人的支持、公司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何丹丹说,“尊重、诚信、品质、客户、创新是霖达羽绒的核心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正是以人为本,这与公益不谋而合。”

  一家三代坚持做公益,家族的企业也发展壮大起来。2018年,贵港市霖达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发展到今天,该公司已成为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营销于一体的科技型、创新型高新技术龙头企业,产品涵盖高品质羽绒、高级羽绒被、羽绒枕等多种羽绒制品,2024年产值达2.4亿元,有员工50多人。

  “公益不是物质上的帮扶,更是对梦想的守护。”何丹丹表示,做公益,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以微薄之力,予世界些许温暖。爱就像星星,聚在一起就能发光。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文明聚焦
文明动态
相关文章
陆河县zng820| 临汾市1dn483| 唐海县wf9447| 台山市xhq188| 怀仁县f9e528| 临夏县hid175| 若羌县0zz315| 七台河市xt0245| 芦溪县vrv642| 长子县b0b237| 滨海县j0v154| 瓮安县vzx896| 蓬安县0np919| 周至县cg0462| 苍山县vtv353| 昌图县d8j70| 利津县fdk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