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百花楼平台官网入口,全国qm交流论坛网站,上海喝茶海选工作室,北京龙凤桑拿spa论坛

  中国文明网主站 | 您好,欢迎来到贵港文明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道德模范 > 正文

杨芦花:乡音传薪火,让牛歌戏“活”起来

时间:2025-08-18 15:30  来源:平南妇女

  在广西平南县的乡间舞台上,总能看到一个身影——杨芦花,这位“80后”非遗传承人用八年坚守,让古老的牛歌戏焕发新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平南牛歌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在传统艺术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的道路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时代乐章。

从父亲手中接过传承棒

  2017年,杨芦花做出了人生重要决定——跟随父亲学习牛歌戏,并共同成立平南县大洲芦花牛歌戏剧团。这个选择背后,是对乡土文化的深情眷恋。“小时候跟着父亲走村串巷演出,那些乡音乡韵早已融入血脉。”中专学历的她,用最质朴的方式延续着这份文化基因。

  在父亲悉心指导下,杨芦花的技艺日渐精进。2021年7月,她正式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平南牛歌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这份荣誉背后,是每年200余场的基层演出足迹——从大洲镇到马练乡,八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平南21个乡镇,将戏曲送进乡村、带进校园。

老戏新唱演绎时代新风

  作为剧团负责人,杨芦花深谙传承需要创新。她带领团队创排的《移风易俗侬带头》《敬老得福》等新剧目,用简洁故事传递正能量;更突破性地以穿越手法编排《新桃园结义》普法剧目,让古老的戏曲形式焕发现代光彩。

  “牛歌戏不能只活在老人的记忆里。”杨芦花创新编排的《悬梁刺股》等寓教于乐的节目,成功吸引年轻观众。她参与创作的牛歌戏作品《牛歌有戏——“牛歌戏”曲暖夕阳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荣获2024年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泥土里长出的文化力量

  平南牛歌戏这一起源于元代舞春牛仪式的古老剧种,在杨芦花手中获得了当代生命力。“每次看到台下老人跟着哼唱,孩子们好奇的眼神,就觉得一切都值得。”这位非遗传承人用乡音搭建情感纽带,让戏曲从“活下来”真正走向“活起来”。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杨芦花的故事诠释着“非遗+她力量”的深刻内涵。正如她所说:“传承不只是守住老底子,更要让传统艺术跟上时代的脚步。”这份扎根乡土又与时俱进的智慧,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生不息的源泉。

  如今,杨芦花依然带领剧团奔走在乡间舞台,用八年如一日的坚守证明:文化传承需要脚踩泥土的真诚,更需要女性特有的柔韧力量。在这位非遗传承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转化的生动实践,更见证了“她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魅力。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文明聚焦
文明动态
相关文章
南澳县djj436| 峡江县e1r262| 蒙城县qfz3| 成安县jds395| 襄城县o2h281| 昌宁县snj299| 安宁市2vt120| 台江县dz2530| 垦利县pey605| 石嘴山市z2f867| 大足县hnd649| 绥阳县3jf34| 丰县cb1366| 河北省zhf773| 石台县z1h851| 佛学bxs861| 汶川县1pr897